<output id="qnzsp"></output>
<menuitem id="qnzsp"></menuitem>
        <menuitem id="qnzsp"></menuitem>

        <tr id="qnzsp"></tr>
      1. <output id="qnzsp"><track id="qnzsp"></track></output>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公告新聞 > 行業新聞

        宏調創新讓經濟出現亮色 引導預期提振改革信心

        2016-01-26 16:43:3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15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使用“相機調控”一詞來明確對于宏觀調控的要求,即提出要“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目前,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已成為宏觀調控的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去年在宏觀調控上有很多的新想法,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性問題比較嚴重,但整個宏觀調控效果還是不錯的。從歷史比較和國際比較來看,中國整個宏觀調控政策在完成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收獲。

        2015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已經出爐,6.9%增速基本達成去年初政府設定的年度GDP增長“7%左右”的目標。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在中國經濟三期疊加之下,取得6.9%的增速實屬不易。經濟能夠運行在合理區間,也受益于宏觀調控的創新。

        “去年在宏觀調控上有很多的新想法,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性問題比較嚴重,但整個宏觀調控效果還是不錯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歷史比較和國際比較來看,中國整個宏觀調控政策在完成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收獲。

        劉元春認為,未來想要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就必須適應經濟環境和階段的新變化,不斷推進創新宏觀調控。

        注重寓改革于調控中

        中國宏觀調控的新定位愈發清晰:2013年創新性地提出了區間管理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并不斷完善與豐富。2014年開始,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更注重進行定向調控。

        值得注意的是,2015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使用“相機調控”一詞來明確對于宏觀調控的要求,即提出要“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

        借此,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已成為目前宏觀調控的方向。

        回顧2015年,定向調控體現在針對小微企業和農村金融的定向降準、加快鐵路建設以及加快棚戶區改造等措施。相機調控則更多體現在預調、微調上。“2015年預調、微調的方向明確,避免了過度刺激加重經濟扭曲程度。”劉元春說。

        這種創新式的宏觀調控方式也具體表現在國家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調控思路上。劉元春表示,財政政策在去年進一步加碼,國家樹立整個財政的傳導機制,進行積壓資金的清理、項目投資的督導等,直接使得地方在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啟動比以往更快。

        積極的財政政策也表現在給企業減稅降費上。譬如,2015年短期內多次大幅度提高了年應納稅所得額,優惠范圍覆蓋所有小微企業。

        這也直接利好于企業。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258萬戶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120多億元,戶均減免稅額4600余元;2800多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免稅613億多元,兩項共減稅733億多元。

        “另外,通過降準降息、定向投放等,貨幣政策對整個利率,對結構性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同時為企業的減負提供了更多空間。”劉元春說。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與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相互配合,更加注重寓改革于調控之中。尤其是2015年,為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央行多次實施降息降準。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從放寬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再到基本放開利率管制,使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改革提振預期與信心

        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李克強總理也曾表示,中國創新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有不少,就像下圍棋一樣,既落好眼前每個子、有針對性地出招,頂住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又要留有后手、謀勢蓄勢,以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那么,今年還能用到哪些“工具”?劉元春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宜更加積極,與之配合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宜更加靈活,兩者在積極的方向與結構性的方向仍有空間。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5年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力度。主要體現在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

        同時,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堅決不收“過頭稅”,給企業和市場主體留有更多可用資金;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驹瓌t安排好民生支出。

        這對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意義重大。“在今年供給側改革全面開展初期,宏觀政策定位要更加積極,要有效對沖由于外部動蕩、內部改革、與趨勢性回落的影響。”劉元春說。

        劉元春認為,對于今年的宏觀調控上,要更注重前瞻預判,避免事后亡羊補牢。并且在應對局部風險上,要有整體的思路及預案。2015年股市的動蕩及房地產的不確定性,在今年依然存在風險,要在宏觀方面審慎加大力度。

        譬如,20151217日,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在此之前,有關部門提前對美國貨幣政策正;挠绊戇M行分析,積極儲備和實施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

        “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宏觀調控能不能引導好市場預期。”劉元春表示,整個經濟的變化和資本的錯配等產生各方面的風險能否很好治理,就在于宏觀政策能否改變市場預期,特別是目前人民幣匯率下跌的預期能否得到調整。此外還有各界對中國改革的信心能否提升等。

        在他看來,這需要明確短期改革方案、未來目標及導向,表明國家在未來大體系調控上有戰略有思路,以提振各界對中國改革的信心。加大預調力度,以避免經濟過度回落。(記者 周程程)

        合作伙伴
        色播影院在线视频播放

        <output id="qnzsp"></output>
        <menuitem id="qnzsp"></menuitem>
              <menuitem id="qnzsp"></menuitem>

              <tr id="qnzsp"></tr>
            1. <output id="qnzsp"><track id="qnzsp"></track></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