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組織開展的第三屆“大宗中國行”活動圓滿結束。
本屆“大宗中國行”考察活動于10月27日正式啟動,共歷時4天。來自全國各地的22名行業專家與企業高管代表,圍繞國內外市場一體化與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先后至上海自貿區、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進行了考察,并與找鋼網、歐冶云商、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中國南山開發集團、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代表性企業進行了廣泛、深入和坦誠的交流。
在自貿區的考察中,上海自貿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李曉明、財政和金融服務處陳宇等就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概況以及自貿區在國內外市場一體化和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向代表們進行了介紹,并就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交易清算、人民幣跨境流動和現代物流等焦點熱點問題和扶持政策,與嘉賓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福建自貿區福州市馬尾區林群慧副區長、劉曉東副區長等領導向代表們介紹了福州自貿區、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和湄洲灣港的發展概況和相關政策,并就投資貿易便利化、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問題與考察團代表做了深入交流。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產業流通處張俊杰主任和有關領導向來訪代表們詳細介紹了前海自貿區在推進對外開放、探索金融改革創新、深化深港資本市場合作、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并就前海自貿區在人才引進、鼓勵創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與具體措施,與代表們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在考察交流中,上海、福州、廣東三大自貿區的有關領導均表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是自貿區當前的發展重點,積極歡迎全國大宗商品現代流通行業企業在自貿區投資興業,參與到自貿區的建設與發展中來,積極探索和推進大宗商品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模式,加快自貿區商貿流通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針對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監管體系的構建,代表們與各自貿區的有關領導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代表們一致認為,針對當前行業中少數市場的違規行為,政府應盡快明確政府主管部門,健全完善我國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的法規體系,建立覆蓋準入,監管與退出的全程監管制度,促進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同時,應發揮行業協會積極作用,對行業協會協助政府開展對市場的日常監督工作職能予以明確,推動行業自律與他律的結合。
在與行業企業代表和負責人的座談交流中,找鋼網副總裁宮穎欣、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米拓等向代表們詳細介紹了找鋼網全產業鏈鋼鐵電商發展模式以及電商平臺的運行情況。目前,找鋼網電商平臺已發展至囊括撮合與直營、倉儲加工、胖貓物流、胖貓金融和跨境電商等多個子業務板塊,公司整體業務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2014年,找鋼網總交易量達2113萬噸,總交易額689億元,2015年7月,日交易量已突破18萬噸。
寶鋼集團歐冶數據總經理吳振剛、歐冶電商總經理助理張海峰、歐冶物流副總經理陳家軍、歐冶金融總經理黃科力等,向代表們介紹了寶鋼集團15年來鋼鐵產銷服務由傳統的柜臺交易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轉變的風雨歷程,以及歐冶云商和上海鋼鐵交易中心的運作模式、發展現狀和各子平臺的主要業務模式和創新服務。作為寶鋼旗下的第三方鋼鐵交易平臺,歐冶云商構建了歐冶電商、歐冶物流和歐冶金融三大業務子平臺,形成了集資訊、交易結算、物流倉儲、加工配送、投融資、金融中介、技術與產業特色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鋼鐵電商生態圈,立志打造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鋼鐵電商交易平臺。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主席江雄等,向代表們介紹了東盟海產所發展現狀、跨境結算等方面的情況,并于代表們就交易模式、期現對接、結構化產品的應用和推廣等問題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代表們一致認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應以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為核心,通過發展供應鏈協同管理模式,推動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切實服務于實體經濟。
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云,向代表們介紹了南山集團30年的發展歷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南山集團1982年從開發經營赤灣港口、石油基地起步,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港航運輸、海洋石油服務和物流后勤服務、房地產開發、集成房屋體系為四項核心業務,跨行業、跨地區經營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
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鍵向考察團介紹的“海吉星”農批市場品牌和前海·中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給代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中國第三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代表,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傾力打造和重點培育,構建了從線下到線上、從田間到餐桌的七大電商平臺,形成了以電子商務為核心,嵌入基地、第三方檢測、環保、供應鏈金融、物流、中央大廚房等增值服務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管理新模式。未來,深圳農產品計劃將這一模式拓展到輻射全國30個大中城市實體批發市場,并全力推進“互聯網+農批市場”建設,實現“農網天下,鏈接未來”的宏圖。
在“國內外市場一體化與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高端研討會”中,代表們紛紛踴躍發言,大家一致認為,自貿區作為我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在當前發展階段中還存在著許多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與束縛,國家現行的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與監管框架,與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形勢以及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我國政府有必要對國際社會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則慣例和監管制度進行全面的梳理,應在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國情的國際貿易規則體系。
北京物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趙嫻院長、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張英華、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北京大商所期貨與期權研究中心有限高級研究員謝亞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國際商品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概況、衍生產品、市場結構與運作模式。在研討交流中,代表們一致認為,商品現貨衍生品交易是我國傳統商品現貨貿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代表們建議分會應盡快組織開展商品現貨市場從業技能培訓和商品現貨衍生品交易業務培訓,提高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
圍繞“學習、交流、合作、發展”的理念,“大宗中國行”旨在增進會員單位間的交流和學習,探索和分享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共同探索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各級領導和分會廣大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第三屆“大宗中國行”取得了圓滿成功。本次活動增進了會員單位之間的友誼,推動形成了多項業務合作,對積極探索構建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監管體制,加快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國際化,更好地參與自貿區建設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